【楹联】王力桂林山水长联鉴赏 |
发表日期:2015-7-15 信息来源: |
【字号:大 中 小】 |
王力桂林山水长联鉴赏
上联:甲天下名不虚传:奇似黄山;幽如青岛。雅同赤壁;佳拟紫金。高若鹫峰;峻依牯岭。妙逾雁荡;古比虎丘。激动着倜傥豪情:志奋鲲鹏;思存霄汉。目空培塿;胸涤尘埃。心旷神怡消垒块。 下联:冠寰球人皆向往:振衣独秀;探隐七星。寄傲伏波;放歌叠彩。泛舟象鼻;品茗月牙。赏雨花桥;赋诗芦笛。引起了联翩浮想:农甘陇亩;士乐缥缃。工展宏图;商操胜算。河清海晏庆升平。 长联一开始就引用了闻名全国的黄山、青岛等八个胜境与桂林的独秀、七星等八个景点映衬对照,突出了“甲天下”的主题。接着笔锋一转,从意志,思想,目光,胸怀去描绘开放改革中人物的高尚情操,展示了士农工商的创业精神,充分体现了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。 结构上,分句以四言为主,间用七言。句末使用了两平两仄交替的马蹄韵。四言的特点是:除了二四的节奏点交替外,其余平仄不拘,也就是说有一半是任意平仄的。此长联首句最具特色。粗看起来,似乎毛病不少,但钻研下去,便如达到了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的妙境。联首七言对仗是:“甲天下名不虚传,冠寰球人皆向往。”这里看来多处格律未顺。出句中的“天、名”两字,对句中的“寰、人”两字,都是二、四同平,平仄没有交替,而且在这两个节奏点上,出句与对句之间分别是“天”对“寰”;“名”对“人”,都是两平相对,平仄没有相反。这样单句既拗,相对亦拗,令人费解。作为语言学泰斗,经典巨著《汉语诗律学》的作者,决不会一时疏忽,更不会标新立异,以示不群。原来,此句以七言标点,是时人的习惯。我们把这句看作三、四言两顿构成,即“甲天下、名不虚传;冠寰球、人皆向往”。这样,本是第四字的节奏点,便变成了不拘平仄的四言句第一字。“名”与“人”便可以相对了。但是句首前三言节奏点处“天、寰”两平相对,依然出格。问题出自“寰”字的读音可平可仄。平仄同义。此字各大典籍的注音差异甚大。有的只注平声,有的兼注仄声,部分析义与平声相同。唯独《汉语大词典》明确标注平仄两声适用全部义项。故在这里应为黄练切(音现,或读如患)去声,霰韵。于是,节奏点“天、寰”相对也就叶律了。还有,“天下”对“寰球”似有合掌之嫌。“天下”一词,通常理解为“全世界”,这便与“寰球”同义了。其实,在古汉语里,它指的是全中国,“甲天下”即全国第一。《书•大禹谟》:“奄有四海,为天下君。”《后汉书•朱穆传》:“陈胜奋臂一呼,天下鼎沸。”据此,“天下”便不与“寰球”合掌了。这就是七言首句似拗实工的特色。中间的七言句“激动着倜傥豪情”及其对句,也是三、四组合。前面三字是领句字,不拘平仄。结句七言采用了“仄仄平平平仄仄”的句式,此句第一第三字可灵活。若使用“平平仄仄平平仄”句式,对句一不小心,便犯孤平。 对仗是楹联的主体。王力先生在《汉语诗律学》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:“对联(喜联、挽联、楹联、春联等),原则上须用工对(包括借对和“诗”“酒”一类对立语),不大可以用邻对,更不能用宽对。但如果上联句中自对,则下联也须句中自对,上联和下联之间不必求工。”桂林山水长联正好体现了这个要求。此长联大部分采用了先自对而后相对的形式。自对部分异常工整。如“黄山”对“青岛”,“赤壁”对“紫金”,“花桥”对“芦笛”,“宏图”对“胜算”。这些都是同类中的小范围工对。但有些人认为独秀与七星相对中的“秀、星”二字,伏波与叠彩相对中的“波、彩”二字,还有象鼻与月牙相对中的“象、月”二字,似是超出了分类要求。但我们不要忘了借对亦属工对这一原则。《千字文》有“辰宿列张”句,宿,读若秀,星座也。宿、秀同音,借音相对。“波”,《康熙字典》又解作“目光”;“彩”,《汉语大字典》又解作“神彩”。“目光、神彩”相对属工对。“象”可解作“气象”,与“星月”就同属天文门了。 自对已经工整,相对之间不必求工,但必须遵循词性、结构相同的原则。长联前部分八个分句及对偶,都是用“谓补”结构。例如出句“奇似黄山”即“奇得好似黄山”;对句“振衣独秀”即“振衣于独秀”。构对时均省略了系词“得”和“于”。中心词相对间,“奇似”的中心是形容词,“振衣”的中心是动词。动、形是可以看作同类的。不必求工的地方在于“奇似”与“振衣”的组词方式略有不同而已。此外,补语部分的“黄山”对“独秀”,“虎丘”对“芦笛”等,相对也不求工。长联后面部分四个分句及其对偶,都是主谓结构。自对固然工整,开头两个分句,“志奋鲲鹏;思存霄汉”对“农甘陇亩;士乐缥缃”。相对也同样工整。只是最后两个分句的谓语部分,“培塿”对“宏图”;“尘埃”对“胜算”属“并列”对“偏正”,就是相对不求工的地方。 练字推敲是作品成功的关键。本长联至少有两个特色。首先是选用联绵字。联绵亦作连绵,是由两个音节联缀而成的单纯词。这些字音韵和谐,吟咏流畅。例如“倜傥”亦作“俶倘”,音剔躺,双声联绵字,意为卓异不凡。“培塿”亦作“部娄”、“附娄”,音剖柳,叠韵联绵字,即小土丘。其次是多用“并行语”。并行语又叫并列词组或联合词组。由两个名词、动词或形容词构成,两个词素之间意义平衡,不分轻重。它构词广泛,容易属对。不管它本身词性是名、动、形,都能以“并行”的身份相为对仗。例如形容词“联翩”可与联绵字“倜傥”相对;名词“垒块”可与形容词“升平”相对。另外遣词典雅也堪为范例。有些词看似生疏,一查词典,立即明了。如“缥缃”,缥,飘上声,淡青色;缃音箱,淡黄色。古时书衣或书囊常用此色丝帛,后因以指代书卷。 |
友情链接 |